舞蹈學人才培養方案
發布時間:2022年05月17日 11:12 責任編輯:謝萍 作者:劉小标 來源:院教務辦
一、培養目标
本專業培養适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特别是文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綜合應用型舞蹈人才,本專業培養的學生畢業就業5年左右,經過自身學習和行業鍛煉,能達到下列目标:
1.專業基礎較為堅實、綜合素養較高,對以舞蹈為主的藝術領域有所了解,較為完整的掌握舞蹈學專業基本理論與技能。
2.能勝任文藝團體、中小學、校外培訓機構、企事業單位等行業的舞台策劃與編導、舞蹈教學、舞蹈表演工作。
3.能夠在藝術相關領域從事策劃與組織等方面的工作,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良好的溝通能力、出色的團隊合作能力,在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上達到“一專多能”。
二、畢業要求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能力和素質:
1.深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努力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
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基本理論知識;基本掌握相應的外語、計算機應用能力;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教學能力、創新精神和合作意識。
3.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生體質健康标準,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和衛生習慣,具備健全心理和健康體魄。具有審美感受力、審美創造力及健康的審美情趣,能夠自覺抵制各種精神污染,養成美化環境及生活的習慣。
4.系統地掌握本專業所需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并能利用這些知識和技能解決舞蹈教學等基本問題。具有開展基礎舞蹈教學、舞蹈的編導、舞台活動組織與策劃能力,同時具備繼續深造的理論基礎。
5.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能夠基本掌握和應用舞蹈表演、教育和專業知識的基本原理,開展教學與各類藝術活動,了解舞蹈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态。
6.能夠掌握舞蹈作品的藝術特征,通過感受、理解與表達,完成作品的審美體驗與二度創作,具備一定的藝術表現力與感染力。
7.能夠順利完成各項舞台藝術實踐、認識實習、畢業實習等,具備一定的音樂舞蹈藝術實踐能力、組織能力。
8.具備一定的藝術鑒賞、創造性的思維、城市舞蹈元素的剖析、舞蹈編導能力;能夠對舞台藝術尤其是城市舞台藝術進行策劃、編導、組織與經營與等。
三、學制與學位
學 制:四年(允許修業年限為三至六年)
授予學位:藝術學學士
四、畢業資格與學位授予要求
本專業學生完成人才培養方案規定的全部課程的學習,修滿166學分,畢業論文或畢業專場合格,準予畢業。具備上述條件,且符合學校學位授予有關規定的,可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
五、課程設置與學分分配統計表
1.理論課程學分分配表
課程類别 |
學時 |
學分 |
百分比(占課内學分比例) |
備注 |
公共課 |
642 |
38 |
29.23 |
|
專業基礎課 |
520 |
32.5 |
25 |
|
專業必修課 |
728 |
45.5 |
35 |
|
專業選修課 |
128 |
8 |
6.15 |
|
文化素質教育選修課 |
96 |
6 |
4.62 |
|
合計 |
2114 |
130 |
100 |
|
2.實踐課程學分分配表
類别 |
學時 |
學分 |
百分比(占總學分比例) |
備注 |
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 |
/ |
33 |
19.88 |
|
素質拓展課程 |
/ |
3 |
1.81 |
|
理論課程中的實踐教學部分 |
776 |
48.5 |
29.22 |
|
合計 |
/ |
84.5 |
50.90 |
|
總學分:130+33+3=166(理論課程中的實踐教學部分已統計在理論課内)
六、主幹學科、專業核心課程及主要實踐教學環節安排
(1)主幹學科:音樂與舞蹈學。
(2)專業核心課程:編舞技法、古典舞基礎訓練、教育學、舞蹈教學法、舞蹈藝術概論、心理學、中國民族民間舞、中外舞蹈史。
(3)主要實踐教學環節:軍訓、藝術實踐周、舞蹈專業綜合實訓、田野考察(或專業排練與演出)、演出策劃與排練、畢業個人能力考核、畢業實習(舞蹈)、畢業專場晚會(或畢業論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