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衛生是為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危害人體健康而采取的綜合措施。世界衛生組織對食品衛生的定義是:在食品的培育、生産、制造直至被人攝食為止的各個階段中,為保證其安全性、有益性和完好性而采取的全部措施。食品衛生是公共衛生的組成部分,也是食品科學的内容之一。因食品的營養素不足或過量以及因消化吸收關系而引起人體的健康障礙等,屬于食品營養的問題,一般來說,不屬于食品衛生研究的範疇。
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按來源分4類:①食品污染物。在生産、加工、儲存、運輸、銷售等過程中混入食品中的物質。一般也包括生物性有害因素(如細菌、病毒等)和放射性核素。②食品添加劑。③食品中天然存在的有害物質,如大豆中存在的蛋白酶抑制劑。④食品加工、保藏過程中産生的有害物質,如釀酒過程中産生的甲醇、雜醇油等有害成分。有害因素按性質可分為生物性因素、化學性因素和放射性因素3類。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其性質、作用各不相同,在食品中含量水平的監測研究方法和允許的限量也不同。對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的控制措施主要是依照道德規範、法律規範和技術規範在全社會開展食品衛生工作:政府設立機構,依法進行食品衛生監督檢驗;制定食品衛生标準和管理辦法等;向群衆和食品生産經營人員宣傳衛生知識,自覺遵守衛生法規、衛生标準,抵制不衛生的行為。
盡量少吃油炸食品,特别是校外路邊攤的食品,有-種油叫做‘地溝油’ , 這種油是用飯店用過的廢油經過過濾加工而成的,有些攤販子為了節省成本,便購買這種垃圾油用來炸食品。盡管有些攤販沒有用這種油,但我們仍然可以看到炸出來的食品泛黑,是因為油反複用,而反複用過的油人再食用,同樣會對身體産生不良影響。”他還建議當我們在打菜時,應該打那些正冒着熱氣的菜:“- 般菜的适宜食用溫度在10-60攝氏度,低于10攝氏度會有細菌進入菜内,特别是夏天,病菌更多,應尤其注意。”他還介紹了自己的就餐保衛生經驗:“北區沒有托盤 ,我在使用自己的餐具時,都要先用開水消毒,因為餐具擱在那裡細菌很容易進入,過-遍開水,就可以放心使用了。”
掌握食品安全的知識隻是預防食品安全問題措施的一個方面,但最主要的是,大學生要在日常生活中踐行食品安全的理念,這樣才能有效達到預防食品安全問題的出現。
大學生食品安全提示:
1.認真對待〝有效期“和〝保質期〞,不購買過期産品,發現過期産品應向商店經營者報告。如果包裝食品在包裝上标明的有效期内"變壞"或回家後發現包裝破損,應退貨并向零售商或食品加工商報告。
2.假冒僞劣食品涉及到使用劣質、廉價原料來欺騙消費者并降低競争成本。如發現銷售假冒品牌、假冒标簽的食品及被污染過的食品等應向有關機構檢舉揭發。檢舉揭發這些事件可以幫助當局查處不法商販,防止此類事件重現。
3.生鮮食品特别是肉類、魚類和其他海鮮應存放在冰箱底層,加工過的食品放在頂層。食品應包裝或妥善蓋好後儲存。箱内溫度升高。防範昆蟲或鼠類等。
4.不要将熱食物放人冰箱,因為這樣會使冰箱内的溫度升高。
5.将罐、瓶和包儲存在幹燥涼爽的地方并防範昆蟲鼠類等。
6.記住在準備食物和吃飯前一定洗手。
7.處理生鮮食物的用具使用後,處理已烹調過的食品前或處理打算生吃的食品前,用具必須徹底清洗。
8.認真選擇食品采購和就餐的地點。确保其人員、餐具和其他設施都幹淨整潔。這是反映括“幕後”設施衛生标準的重要指标。
9.熱食物應該很熱,冷食物應該冰涼。避免食用任何在室溫下保存2小時以上的食物。在會議、大型社交活動、室外活動等需要預先、大量準備食物.或外部條件較差的情況下尤其需要特别注意。
10.如果對水果和蔬菜等生鮮食品有懷疑,金科玉律是〝煮食、烹調、削皮或扔掉"。大學生飲食安全知識二、飲食安全三大注意食物中毒的潛在危機可由适當的食物處理、保存和烹調步驟來消除。
注意飲食安全應從以下幾方面來防範:
1.安全保存守則:
在低溫下保持低溫食物,适當的保存可降低細菌的生長和交叉污染的危機。适當地包裝和儲存肉品在冰箱的底部,以避免肉汁液滴在其他食物上,将生鮮肉、禽肉和海鮮分别包裝。确定冰箱的溫度在4°C以下,維持冷凍庫的溫度在-18°C以下。已打開包裝的食品應在2—3天内食用完畢或是将産品冷凍請于冰箱或微波爐中将冷凍肉解凍,解凍後請立即烹調。
2.食物處理安全守則:
遵守以下基本原則可減少交叉污染:使用不同的器具來處理生 食和熟食;如果使用相同的器具.則應在使用前用肥皂水和熱水清洗;絕對不要将煮好的肉放在盛裝生肉的盤子:腌漬食物時,應使用有蓋的非
金屬容器,并将其放在冰箱中;處理食物前一定要用溫和肥皂水洗手;并清洗所有的食物接觸表面;當您生病或覺得不舒服時,請讓别人處理食物。
3.食物烹調安全守則:
烹調是避免食物中毒很重要的步驟,細菌可很快地被高溫殺死。請遵守以下事項:肉應烹調至最少75°C,産品中心不再是粉紅色、流出的肉汁為透明的;不建議食用非常生的肉類;熟肉應在食用後立即冷藏,或在烹調2小時内冷藏;剩肉應加熱到75°C以上。
大學生飲食安全知識,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注意飲水衛生
一般來說,生水是不能飲用的.飲用水必須經煮沸消毒過濾。
2.瓜果一定要洗淨或去皮吃
吃瓜果一定要去皮。瓜果除了受農藥污染外,在采摘與銷售過程中也會受到病菌或寄生蟲的污染。
3.慎重對待每一餐
不要饑不擇食.不要暴飲暴食。對于外賣的食品。要确保其生産經營單位的安全可信度。自己烹調食物,要注意合理搭配發生食物相克中毒事故。
大學生怎樣預防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由于食用了被細菌污染後腐敗變質的食物,或食用了被有毒化學物質污染和本身有毒的食品後而發生的以急性過程為主的疾病。食物中毒-一般具有潛伏期短、發病快、短時間内有大量食用
過相同食物的人同時發病,所有病人都有相似的以消化道症狀為主的臨床特征,預防食物中毒要做到以下幾點:
(1)不吃變質、腐爛的食品。
(2)不吃被有害化學物質或放射性物質污染的食品。
(3)生吃海鮮、河鮮、肉類等。
(4)生、熟食品應分開放置。
(5)切過生食的菜刀、菜闆不能用來切熟食。
(6)不食用病死的禽畜肉。發芽土豆、黴變甘蔗等。及變質飲料
(7)不吃毒磨菇、河豚魚、生的四季豆。
掌握食品安全的知識隻是預防食品安全問題措施的一個方面,但 最主要的是大學生要在日常生活中踐行食品安全的觀念。